欢迎访问世界中医药专家同盟联合会网站

分院院长读《乡间名医杨国凤先生走了》心得

2021-11-19 08:28:52

分院院长读《乡间名医杨国凤先生走了》心得

【编感】有些东西是有形的,有些东西是无形的,比如说“善意”,不是高声地叫嚣,也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自我标榜,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辉,是一种无言的力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

北京至德圣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风平教授长期关注民间中医的发展和未来,他时常对民间中医的生态现状堪忧。当前民间中医多数为底层传承,自生自灭,业余的多,专业的少,年长的多,年轻的少。近日吴风平教授向医界同仁推荐《平利文学》胡满森的一篇关于民间中医的文章——《乡间名医杨国凤先生走了》,吴教授推荐这篇文章是对杨国凤先生的缅怀,更是对先生品格和艺术的敬畏!因为像杨国凤先生这样有着高超医术的民间正统中医,现已凤毛麟角。

作家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之所以胡满森先生写此文纪念杨国凤先生,是因为世上再无杨国凤,他的善良、仁慈、医术,都应该成为民间中医的绝佳样本和学习之典范。

北京至德圣道中医药研究院阎良分院院长董四红河成都分院院长吴麟阅读《乡间名医杨国凤先生走了》后,分别写了自我心得,愿与同仁们一道去传承弘扬中医国粹。

学习杨国凤老先生心得体会

阎良分院院长董四红

    一名中医师要从医术和医德这两个方面做起!

    医术,要想有好的医术,则要掌握充足的中医理论,多看书、多学习,多拜师,多实践,用掌握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同时在临床中总结经验,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对应实际的患者,四诊缜密详细、辨证论治全面,巧妙地运用古方剂间的变换和组合,方中药的加减。没有理论单靠经验远远不够,太局限,不可能成为好的医师,最好是理论指导实践。光有理论不结合实践,这理论也用不到实处,成了空洞的理论,只能无的放矢。句句话能说到患者心里,因为说出的话能与患者的不适、症状相吻合,但绝对不是口若悬河糊弄人、朦人。

    医德,我不能说医生只为行好,不收钱,不要收入,那怎么可能?人则吃饭,要有收入,不能喝西北风、啃砖头,要在该收费的范围内对病人尽职尽责,知道病人的痛苦,其实,我了解看中医的人群大多是贫穷的,还是比较照顾穷人的,有时赊账都有瞎了的。做为医师,既然病人投奔了自己的门下,起码是一种信任,对病人要客气、低调,有好的态度,对于病情看透了就实实在在的给人家治,详细记录,可以让人家咨询,信息反馈,能撑握病人的情况的同时,也能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还有哪里火候不够,需要改进等等,没把握的病告诉人家到别处去治疗,别去为了争钱耽误人家治病的最佳时机,事后也可以询问一下人家是经过了怎样治疗,也学了知识,也关心了病号。这就是我对好的中医的评判。

    杨国凤刘治斌两位老前辈是我学习的榜样楷模!为我们吴氏中医人的楷模榜样的力量点赞!吴氏中医无愧“至德”二字!

    今生有幸加入吴氏至德中医足矣!

拜读恩師推荐《平利文学》

——《乡间名医杨国凤先生走了》一文有感

——成都分院院长吴麟

    先生已故三年之久,恩師推荐拜读!

    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體係中“先生”一詞是指爲人師、爲人表者的尊称,与性别无關。

    在這里楊先生是胡满森兒子的救命恩人。胡满森這篇檏實无華的短文、以無比真切的叙事手法再現了一个扎根于民間,為一方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的中醫楊國鳯先生。作為一名土生土长的民間中醫人,楊先生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民間中醫事業。為廣大民間中醫树立了榜様,在這里她無愧於“先生”之称謂!。

    从短文叙事的“數不清挽聯,花圈围繞着她,堆满了整个院子,来祭奠她的人有干部,工人,商販,農民,教師,學生,警察,甚至还有鳏寡孤独的老人”的这一段字里行間中,温暖的感受到了楊先生与丈夫劉治斌二位先生的大爱無疆;在郷里郷親心中的位置是那样的至高至尚。

    文中提到先生在临床中常怀慈悲之心、减免患者醫薬费用。“她一生医好了无数病患者的病痛……挽救了无数个家庭,给很多个家庭省下了巨额医药费”;中醫原本是民間的、是廉价的、是立效的,但而今這样的好醫生已難覓宗影。有多少無賴也不必言尽!

  文中还詳細記叙了先生親自為高烧抽搐患兜服用“朱砂”,这种施药方式出自《丹溪心法附余》,朱砂具有退虚热,和胃进饮食,主治心惊邪热。止惊袪热之功而获得神效。因朱辰砂有毒,加上《薬典》规定禁服,这些方法恐怕少有人敢用了!這也是無赖之举。但這也洽是咱中醫的治療急症上的有力證明。辨證准确、中醫、中薬在临床應用中稳、准、狠,往往能收到奇效!

    又获息得知楊先生的丈夫劉治斌先生现已98